2023年“银行屋”狂潮将重现?何时到达美联储加息的“拐点”?美联储决定降息前要考虑到哪段历史?这半年美国房主损失了多少房屋净值?

2023年“银行屋”狂潮将重现?何时到达美联储加息的“拐点”?美联储决定降息前要考虑到哪段历史?这半年美国房主损失了多少房屋净值?

星期四公布的美国通货膨胀数据显示10月份CPI创下今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一时间股市大幅反弹,市场上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大家开始预计美联储在12月的FOMC议息会议后,会宣布减缓加息的脚步!包括我们南加州房地产圈,也仿佛是看见了“隧道尽头的光”,毕竟年初以来,我们洛杉矶和尔湾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天差地别。从竞价买房还一屋难求,到后来的市场快速冷却,都发生在这短短的的大半年里。前几天看了一份报道,讲的是这半年来,美国房主的房屋净值损失了多少,今天孙斯陶跟您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数据,顺便聊聊我对南加州洛杉矶和尔湾周边城市的“溺水屋”、“短售屋 Short Sale”、“银行屋“、“REO”、”Foreclosure“这类房产的市场感受和对2023年的市场预期。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最新数据

从周四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美国CPI数据来看,十月份的CPI同比上涨了7.7%,比之前的8.2%有所回落,而且回落的幅度还挺多,而且创下了今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核心通货膨胀率,也就是除开食品和能源数据之后的所谓的核心CPI数据,也好于预期。

不过大家不要高兴得太早了,根据周四的数据来看,食品和服务类的通货膨胀率还是居高不下!尤其是核心服务类通货膨胀指标,仍然处于1982年以来的高点!至于说我们房主群体最关心的房地产类通货膨胀指数,以租金类指数为例,环比上涨了0.7%!可见在当今的房产市场上,虽然买主观望不买房,但是总是要租房子住吧?再加上房租大部分是签一年的合约,所以短期波动不明显。总之,美国的居住成本依旧很高。

另外,二手车和卡车类通货膨胀指数在十月份加速下跌,10月环比下跌2.4%!根据Edmunds的统计,9月份的新车平均购买价是$47,138,依旧比去年9月高出$2,600块。二手车平均成交价是$30,566,比去年9月份高出$2,500。我觉得这两年不管是新车还是二手车价涨得太离谱,之前,媒体和制造商炒作什么芯片短缺,现在你再看看费城半导体指数,都跌成这样了?我看很多都是“套路”。就如同前几天,“币圈”大佬刚上了某知名杂志的封面,被吹捧成未来的巴菲特,结果前几天传出“爆仓”了的消息。

美联储加息对通货膨胀率的控制初显成效?

言归正传,美联储下次FOMC议息会议将在12月13-14日召开,虽然之前鲍威尔重申还是要尽量达成2%的通货膨胀目标。不过,现在大家都普遍乐观,不少人预估12月美联储加息“2码”的概率是大于“加息”3码“的。我觉得,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呢,到时候市场风向是什么,现在谁也说不准,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到时候再说。

根据周四,房地美公布的美国30年固定平均利率已经超过了7%。10月份的通货膨胀率是7.7%,离美联储2%的“小目标”差距有多大?大家看一下房地美Freddie Mac星期四公布的房贷率走势图,我们可以看到这大半年来,美联储加息的步伐又快又猛,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非常大。所以12月中旬,哪怕如大家讲的美联储放缓加息的脚步,加息“2码”,那美国房贷利率会到哪里?

大家可能忘记了,从2000年到2021年这21年里,美联储从未一次性加息超过0.25%,也就是“1码”。今年,美联储才有加息“2码”和“3码”的事情。所以,美联储下个月,即使只加息“2码”,从过去20多年的历史看,也是一个很大的加息幅度。所以,现在市场上对所谓的“美联储加息将放缓”的乐观情绪,与其说是”乐观情绪“,不如说是在被压抑了大半年时间后,大家总算等到加息对控制通货膨胀显现成效,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松了口气而已。说句心里话,有时候大家在意的不仅仅是加息,更怕的是没有一个时间表,看不到希望,怕的是市场的“不确定性”!

2023溺水屋将重现?这半年美国房主损失了多少房产净值?

9月份时,我做了一期节目,讲的是美国房主面临房产净值缩水的现象。这对缺钱又不想卖房子的房主来说很不利,原因也很简单,当他要通过抵押贷款把房子的净值拿出来一部分急用的时候,会发现能从银行贷到的钱少了。再加上利息这么高,每个月的月供很高了很多。你看看现在大公司裁员这么多,房屋净值贷款是很多人需要用钱的时候的重要选择之一。

最近美国一个叫Black Knight的房产数据公司发布一组比较详细的数据。根据他们的数据,美国房价在疫情的前两年里,涨了45%。房产总净值达到了17.6万亿美元。但是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单单3个月里,美国房主手里的住房的净值减少了1.3万亿美元。今年5月份以来,美国房主手里的住房的净值,已经减少了1.5万亿美元。每个有房贷的人手里的房产净值,平均少了3万美元。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就是美联储今年这几次大幅加息,使买房人的月供大幅增加,难以负担,从而造成房地产市场不景气。

这就造成了“溺水屋”,也就是房子的“underwater”的重新出现的现象。说到“溺水屋”,“underwater”,想必大家好多年没怎么听到了。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房地产价格连续跌了好几年,市场上大批的房子的价值,已经低于房主的房贷总额。所以叫做“underwater”,处于水平面以下嘛,所以翻译成“溺水屋”。之后的故事大家估计想起来了,很多房主宁可不要信用分数,也不想继续还房贷了。最后大批的房子被银行收回。打包出售也好,卖拍也罢,总之银行雇了大批的人手,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处理掉。期间甚至有银行因此倒闭,非常惨烈。

根据刚才说的Black Knight发布的数据,他们跟踪的全美国前50大房地产市场,在疫情期间,上涨了19%-66%不等。但是,随着美联储加息,房地产市场冷却,现在在全美国范围内,已经有了50万的“溺水屋”。这50万“溺水屋”的一多半,也就是27万5千栋,是在过去4个月里产生的。而且,如果美国房价继续下跌,这个数字还会上升,尤其是在房价高点,贷款成交的那些房子,风险更大。

美国西岸房产的可负担性

我们先不管这份报告里面的具体数据准不准,大家看看周围的房地产市场,感受一下,应该会有类似的感觉。在6月份的节目里,我跟大家介绍过,根据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美国市场上成交的二手房的中间价位是$40,7600,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5%,更是创下了1999年以来的新高。在西岸的北加州湾区的旧金山和硅谷,有典型性的房子的成交价曾经接近$200万美元。更离谱的是,根据Zillow的数据,以西雅图的King County为例,今年1月份房产成交价的中间价位是$815,000,如果看成交价的均价的话,就更离谱了,1月份到过$1,078,000。

我在今年好几期节目里就质疑,不是每个人都在高科技公司工作,房价中价位上涨到了一定程度后,遇到加息缩表这种政策性打压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更何况最近传来一些知名大公司裁员,或者暂停招聘的消息,所以我觉得有些经济结构单一,倚重某一两个行业,或者倚重于某几家公司的地区,遇到经济前景不明朗,或者行业前景不佳的时候,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就会遇到很大的考验。

以史为鉴

今天本来想跟大家聊聊在江湖上消失已久的“溺水屋”可能会逐渐回到大家视野的这个话题,结果聊了这么多。关于这几天市场上传闻的12月美联储加息或将放缓,甚至很快达到所谓的“加息拐点”的问题,我觉得与其猜测什么时候降息,不如看看通货膨胀率减缓的趋势是否能巩固下来。非常巧的是,我刚好在10月31日的那一期节目里,提到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作用之下,通货膨胀被暂时控制住,之后,美联储放松了银根,但通货膨胀再次反弹。美联储被迫再次加息的故事。

在那一期节目里,我还聊了明年2023年,不管你要买房,还是卖房,都要关注的七大问题。今天就不这里重复了。如果您感兴趣,可以看看,参考一下。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里,如果您对南加州洛杉矶和尔湾这边的房地产市场感兴趣,请您关注并分享我的频道。我是孙斯陶,我们下期再见!

美国房产最前线 2022.11.12

Youtube 频道:孙斯陶 家住加州 SoCal Insider

2023年“银行屋”狂潮将重现?何时到达美联储加息的“拐点”?美联储决定降息前要考虑到哪段历史?这半年美国房主损失了多少房屋净值?
本期节目内容:
00:57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
01:40 美国居住成本;
02:12 美国二手车和新车价格下跌;
03:06 美联储加息对控制通货膨胀的效果;
03:39 房地美Freddie Mac美国房屋贷款利率走势;
05:13 这半年美国房主损失了多少房屋净值?
06:51 什么是“溺水屋”?
07:28 2008年次贷危机;
07:51 美国“溺水屋”将增加?
08:32 美国西岸房价的可负担性;
10:17 以史为鉴 & 2023

Spotify Podcast 播客: 孙斯陶聊美国

还可以在下列平台观看和收听:

美国房产最前线 孙斯陶
美国房产最前线 孙斯陶

免责声明:

非税务建议!非法律建议!非投资建议!非医疗建议!非教育建议!您须咨询您自己的专业人士,获取最适合您自身情况的专业意见!

Disclaimer:

This channel does NOT provide tax, investment, medical, education, legal or accounting advice. Materials have been prepared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are not intended to provide, and should not be relied on for, tax, investment, medical, education, legal or accounting advice. You should consult your own tax, investment, medical, education, legal and accounting advisors before engaging in any transaction.